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语言培训 > 雅思/托福/SAT > 雅思/托福/SAT
北京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?也只不过是备胎罢了!
编辑:Vita发布时间:2024-12-31 09:31:54浏览量:次
摘要:7月9日北京中考出分之后,北京的公立国际部一片哀嚎,因为,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小降分录取,第二梯队公立国际部大降分录取,第三梯队公立国际部学生没收满。在这一片哀嚎之中
7月9日北京中考出分之后,北京的公立国际部一片哀嚎,因为,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小降分录取,第二梯队公立国际部大降分录取,第三梯队公立国际部学生没收满。在这一片哀嚎之中,大家众口一词,全都是说北京公立国际部的热度在降温。
但是其实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到,北京公立学校国际部,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核心问题,那就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,公立国际部,其实是公立教育的一个备胎。
在出国留学家长的眼中,哈佛大学,斯坦福大学,牛津大学,剑桥大学其实是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更闪耀的存在。
各位家长可以稍微试一下,问一问自己办公室的同事,找点菜的小妹,以及找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问一下,到底是清华大学好,还是斯坦福大学好?也许各位家长会非常惊讶的发现,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我们,清华大学更好。
这个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北京排名第一的公立国际部,在今年7月9日出分之后,竟然有学生放弃了这所公立国际部的offer,转而回到了公立体系,准备备战高考。这个背后核心的原因,就是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以及成本之后,海外的名校真的没有清华北大更好,所以这些家长才会在犹豫再三之下,最终撕掉了北京排名第一的公立国际部的offer。
就是你海外的名校,说一千道一万,考虑到战争的风险,考虑到出国留学巨额的花费之后,这些海外名校的offer,其实没有清华北大,甚至都没有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offer更香,这才是今年2024年北京公立国际部,骤然降温的最为核心的原因。
也就是在冲击公立国际部家长的眼里,自己所想冲击的第一梯队的公立国际部,就是一切,就是全部。但是与此同时,在另外一些家长和学生的眼里,北京公立国际部,其实是自己中考结果和高考结果的一个备胎。
如果最终中考的结果,稍微不如意的话,那么我可以选择北京的公立国际部,因为不管怎么说,公立国际部的分数稍微低一点,但是这个公立国际部的名字,会稍微好一点,不管是从家长,还是孩子的角度来看,感觉未来会更光明一点。
而如果最终自己的中考成绩特别棒,上了海淀六小强,或者直接上了清华附中的创新班,或者人大附中,这种半只脚踏进985,甚至清华北大的学校,那么公立国际部的offer,就可以放一放,开开心心的留在公立体系里面,继续冲击高考。
虽然大家在公立国际部里面,同样都是坐在同一个课堂当中,但是有些学生拿这所公立国际部当的是梦想中的学校,而有些学生拿公立国际部,只不过是在当备胎而已。
当然在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当中,这些把公立国际部当成梦中情校的学生和家长会更多,有可能70%的家长把第一梯队的公立国际部当成梦中情校,但是仍然有30%的家长和学生,就是在把公立国际部当成备胎而已。
而从第二梯队公立国际部开始,这种把公立国际部当成备胎的学生和家长会更多,会有50%,甚至50%以上的家长和学生,其实是把第二梯队的公立国际部当成备胎的。所以北京第二梯队的公立国际部,大多不做提前批死签,因为这些家长和学生,拿到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的offer,会撕自己的票。拿到本区内排名靠前公立高中的Offer,也会撕自己的票。所以从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角度来看,自己不仅是备胎,而且还是第一梯队国际部和公立体系的双重备胎。
当然这个也就是上海的国际教育,与北京国际教育的根本性不同。
上海的国际学校多,而且上海国际教育的制高点是在国际学校里面,不是在公立学校国际部里面。因此上海国际学校的高中段的生源,虽然有很多,也仍然是公立学校转出来的。但是,本身来自于国际学校的生源就已经非常充足了。这种生源大起大落的情况,不会特别的夸张。
但是北京的公立国际部,既然本身就需要“公立”这两个字,来进行庇佑。这就说明北京的公立国际部,家长认的还是“公立”两个字,他认的不是“国际”两个字。否则这些学生的第一选择,绝对应该是鼎石、世青和乐成,而不应该是这些公立国际部。
因为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全中国范围内,很多公立国际部的建校方式和建校核心。就是一些专门运营国际部的团队,来找公立学校合作,公立学校只出这么一个学校的名称,而专门的运营团队,来去管整个公立国际部的运营。这是在国内非常成熟的公立国际部的建校方案,其背后的核心,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更认“公立”这两个字。
时至今日,中国知名的一些公立国际部,也仍然是校外公司在运营。
这也说明了中国老百姓更认的是“公立”这2个字,而不是“国际部”这3个字。
因此,当有经济潮起潮落,当有国际环境有风吹草动的时候,公立学校,就不再是国际部的庇佑,反而变成了公立国际部的屠夫,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,更愿意留在公立体系当中,因为很多的人看来,公立国际部只是自己的一个备胎罢了。